提要:在PS創作中除專業背景知識和相關研究能力以外,更應該突出哪些可遷移能力?哪些是PS創作中的常見誤區?
但今天我想跟大家說的是,ps不僅僅是對自己過往經歷和申請理由的陳述,更是一個能很好展示自己軟實力的窗口。除了應突出必要的「專業背景知識」和「相關研究能力」外,也需要在PS中彰顯如批判性思維、快速學習能力、團隊溝通協作能力等「可遷移能力」!
在這篇PS創作干貨中,希望能和學弟學妹分享一下「應該如何通過“自我面試”來挖掘真實且與眾不同的細節」,進而突出自己的軟實力。
批判性思維
為了突出批判性思維這一個比較大的概念,我們需要在PS的經歷段中詳細地說明自己是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問題本身固然重要,但詳細描述你是如何去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才是更重要的!
一定要在文字中體現出你的思考,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為什么你發現的這個問題很重要,具體重要在哪里;為什么你在幾個方案中選擇了最終這個方案,方案與方案之間的區別在哪里,你的方案好在哪里;你得到的結果是什么,除了課題本身外,這個結果有什么現實意義,你自己又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哪些成長……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透過事實形成判斷的思考方式,在PS創作中比起事實,我們更需要去著筆自己的思考。
快速學習能力
很多剛開始接觸科研的同學通常都會描述自己從對該領域一無所知,后來通過自學慢慢學會了某些知識和技能。但這種描述只有情況和結果,缺乏了最重要的過程!
而進一步說過程的時候,最常見的表述就是通讀過大量論文。但這也只是單純地說閱讀帶給了自己知識的積累,比較干。
而實際,關于“自學”和“閱讀”可以寫的細節有很多,比如:你有沒有自己獨特的學習/閱讀方法(分類閱讀、使用思維導圖等);你是如何平衡閱讀和實驗的時間的;閱讀過程當中有沒有哪一個點給你后續的研究帶來很大的啟發以及給你帶來的啟發具體是什么……
在PS創作中,一定要為你的“閱讀過程”賦予意義,不然閱讀本身作為一個事實而言并不能夠很好地展現你的快速學習等可遷移能力。
團隊溝通協作能力和領導力
很多時候鑒于項目不是由自己獨立完成,我們也可以通過描述自己在團隊中的作用來側面體現自己的團隊溝通協作能力和領導力。
常見案例的有兩種:
1)解決爭議;
2)通過合理分配任務實現最優解。
如解決爭議類事例,你需要詳細去說自己是怎么做的;是否主動傾聽了他人的想法和意見;自己的想法和他人的想法差異在哪里,為什么覺得自己的想法更好;用了什么方法和方式使得對方接受了自己的看法或者是否采納了部分別人的看法,為什么……
針對合理分配任務實現最優解的事例,你可以嘗試去描述:每個成員的優缺點分別在哪里;基于你的思考你做了哪些分配和安排;你的安排為什么合理;這種安排最后實現了怎樣的結果……
而你在團隊中的作用不應該僅是通過角色本身來體現的:你是不是組長這件事本身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你真實的行動和思考以及最后帶來的結果!
獨立研究能力≠單獨完成研究項目
在幫助同學完成申請PhD的PS文書時,有部分同學會過度強調“獨立研究能力”,甚至表示自己可以在無需導師指導的情況下獨立完成研究項目。
這里的理解我認為是稍有偏頗的,獨立研究能力當中應該包括與團隊進行有效地溝通協作!尤其PhD作為初級研究者,導師應該是你最直接的資源,如果不能很好地去利用資源,那么將無法證明你是一個合格的PhD候選人。
但如果這是本人在過去的經歷中非常突出的特質,那么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去描述:即使原來的導師在該研究方向只能提供非常有限地幫助,我仍然通過XXX方式,得到了XXX的支持,并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地與導師進行brainstorming,得到了XXX的結果。
在任何文書創作中,我們一定要注意使用positive tone以防止被考官/面試官質疑!
PS的寫作是一場深度的自我面試。在寫作過程中應當反復地向自己的文字進行提問,多問自己幾個Why, What & How,在保證故事完整性的東西也應當爭取把每一個細節都說的清清楚楚。
最后預祝學弟學妹們都能在新的申請季中收獲心儀的Offer!